bet356百科
第 13 章 洛书功能
洛书簇模”是衍生标准洛书、普通洛书、奇异洛书乃至和谐空无静净洛书的“祖母”。这里的“三阶”
与“三元”中的数“三”难道是偶合?但他们确实都是滋生出各种洛书的源头活水。故“三生万物”
是世间潜在的事物发展规律。不管当时老子是否了解洛书的这些演变状况,但他的确慧悟了事物发展
所遵循的这一潜在规律。
又,3 阶空无和谐标准洛书、4 阶空无和谐标准泛对角阵(图 13.8—13.9),是 3 阶、4 阶实有洛
书(图 13.6—13.7)的转化物,是天下万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。图文中代表不同层次、不同性态的负
数阴与正数阳,明确清楚的成对涌现,这恰是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的数理写真。
(二)老子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故常
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缴(jiao)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
(第 1 章)。“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(yao)兮冥兮,
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”(第 21 章)。“视之不见名曰夷;听之不闻名曰希;搏之不得名曰微。
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皦(jiao),其下不昧。绳绳兮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
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
谓道纪”(第 14 章)。“道冲而用之或不盈,渊兮,似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
湛兮,似或存。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”(第 4 章)。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不改。
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
大”。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(第 25 章)。
大意是:万物生成演化之道(法则、规律),可以认知、把握、表达并为我所用。但它往往紧随时
空环境、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,不是永远不变的恒道。显示万物存在之名(形式、性态),可以认知、
刻画、显化和为我所用。它们也随时空环境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,不是永恒不变的常名。名,有有
无之别。无名,指万物尚未萌生,物形物性及事物生成演化规律全不存在,即天地尚未形成之初;有
名,指万物萌生,物形物性及事物生成演化规律纷纷涌现,天地郎朗形成之后。可见,天地本是滋生
万物的母体;无名、有名是反映同一事件(天地形成前后)的两个不同时段。为了认清无名与有名的
本质,须刻意净心观察两个时段中,万物萌生、成形、生成、演化过程中的细微变异,以及由无形到
有形、由无性到有性、由无律到有律之间的种种奥秘。这些奥秘非常神奇玄妙。道,正是通向众妙之
门的大道。
道,这个实际存在的客观事物,具有可感知和不可感知的二重性。道可感知的物质特征是:恍惚
不明、似虚若有。但在恍惚似虚的状态里,暗藏有物形、物性、真实可信的事物机理、事物生成演化
的自然法则和万物相互依存的生克关系等信息。道不可感知的物质特征是:直接看不见它的形象、听
不到它的声音、摸不着它的实体,其上不明亮,其下不昏暗,迎面不见首,随后不见尾,淳朴敦厚,
难以显示它的存在,但它确是一个无形无影无声无色的事物。一旦掌握了“道”,就可知天知地,用已
知的事物生成演化规律,优观优控现有事物的生存发展。
就功能与出生论:道虽空幻无形,但能量无穷无尽,且是万物的祖宗。即使削弱它的锋芒,解除
它的纷扰,调和它的光辉,将它混于俗尘,它依然似存非存。我们无法考察道是谁家的子孙,但很像
天帝的先祖。
- 463 -
宇宙代数学研究:洛书扩变
道是天地之前浑然一体的自然生成物。它寂静、空虚、无形、无声,独立存在,循环运动,永恒
不变,是孕育天地万物的母体。我们不知道它叫什么,姑且称它为“道”,并用“大”(大道)来强化
它。实际上,道、天、地、人,都大,人仗地生,地仗天生,天仗道生,道仗自然而生。
上面是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对道的生成、形象、性态、功能所作的概论。虽然我们附加了些注释,
但脑子里对道的印象仍很模糊。为了加深对“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;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……”等大
道机理的理解,下面借用鲜明的和谐、空无、静净洛书的图文予以印证。
图 13.6—13.7,是两个象征“差异协同、多元共生、虚实互补、平衡对称”的和谐事物系统的实
有洛书,他们的定和、补和、总和非零。在整体结构上,它们的和谐性、对称性、阴阳平衡性模糊。
从他俩所含的各项中减去中心数,把它俩转换成图 13.8—13.9 两个新型洛书后。它俩的和谐性、空虚
性、寂静性、阴阳平衡对称性立刻显见。在图 13.6,13.8 中,洛书的对称中心正是洛书的中心点;在
图 13.7,13.9 中,洛书的对称中心是洛书中心点旁称为旁心的四个点。
从外表看,图 13.8—13.9,是两种不同型的零结构数式、空无虚体、寂静方阵。它俩各行各列及
各条对角线上诸数的和即定和是 0,补和是 0,总和也是 0。之外还潜在有很多定和为 0 的等和对称数
组,如图 13.9 里:一二行中、二三行中、三四行中、四一行中任意四个相邻的数的和都是 0;又一三
行与一三列、一三行与二四列交叉处的四个数的和为 0,二四行与一三列、二四行与二四列交叉处的
四个数的和为 0;…它们真是象征空无、虚渺、寂静的 0 世界!粗看图像,它们似有实无;细察图文,
它们似无确有;追溯来源,它们是实有洛书暗藏的阴影是实有的转化;考究去处,它们是生育实有洛
书隐匿的母体,实有洛书是它们的化身。它们的组成数中,阴数阳数各半,不同大小值表示不同性态、
不同层次的阴数阳数成对涌现,使整个洛书结构显得平衡、对称、稳定、和谐;它们负阴抱阳、是多
种异性态、异层次的阴与阳的寄生体、共生体和混合体。它们似空非空,似 0 非 0;在空、无、虚、
静中隐藏有林林总总的“0 关系”、“0 信息”。
所有这些全是隐匿很深值得信赖的洛书精粹。所以古圣把洛书作为道的象征、载体或化身,用洛
书来刻画、显示道的形态和性能,借以深化对道的领悟。
(三)老子说: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;“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”(58 章)。
福与祸,是万物生存发展过程中常面临的相互对立的事件。凡有利于事物生存发展的幸遇,叫福;
凡有害于事物生存发展的灾难,叫祸。
正与奇,是两种对立的用兵使谋的策略。凡正面的、规范的、直线的、常见的、阳光的行为策略
叫正策,简称正;凡侧面的、非规范的、曲线的、罕见的、诡异的行为策略叫奇策,简称奇。
善与恶,是两种对立互反的行为表现或性态。凡有利万物生存发展的行为叫善行,其表象、性态
为善;凡有害万物生存发展的行为叫恶行,其表象、性态为恶为妖。
老子的论述,不仅揭示了祸与福、正与奇、善与妖之间具有可相互转化关系,还指明祸与福、正
与奇、善与恶之间潜在有互抱(相互包含)性。
若用阳表福、表正、表善,则阴相应的表祸、表奇、表妖。老子这一哲理可概括为统一的哲学命
题:相互对立并存的阴与阳之间,具有可相互转化和相互包含的关系。
前面,阴阳的相互转化性,我们曾用定和非 0 的实有洛书与定和为 0 的空无洛书可相互转化的实 |